在现代医疗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POCT(Point-of-Care Testing,即时检验)行业作为医疗诊断领域的重要分支,正以其快速、便捷、精准的特点,逐渐成为推动医疗服务高效化、个性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POCT行业是指在患者身边或临床现场进行的快速诊断检测,通过小型化、便携化的检测设备,实现对疾病标志物、生理指标等的即时检测,为临床诊断、治疗监测和健康管理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它涵盖了血糖检测、心脏标志物检测、感染性疾病检测、血气分析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于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基层医疗、家庭健康等多个场景,是现代医疗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POCT(即时检验)作为体外诊断(IVD)领域的重要细分赛道,以“现场采样、快速出结果、操作便捷”的核心优势,正在重塑医疗诊断的流程与边界。在传统实验室检测需耗时数小时甚至数天的背景下,POCT满足了现代医疗对“效率”的迫切需求——从急诊室的急性心梗标志物检测,到基层卫生院的血糖监测,再到家庭场景的慢性病管理,其应用场景正从医疗机构向个人健康管理延伸。尤其是在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患病率上升、基层医疗资源下沉的大背景下,POCT成为弥补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提升诊断效率的关键工具。近年来,政策层面的支持(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POCT列入重点发展领域)、技术的快速迭代(如微流控、生物传感器等技术的融合),进一步推动POCT从“辅助诊断”向“核心诊断手段”转变,行业进入高速增长的黄金期。
(一)市场需求:多场景爆发的“增量引擎”
POCT的发展本质是需求驱动的结果。首先,人口老龄化与慢性病的高发是核心动力——糖尿病、心血管病等这些慢性病需要长期、频繁的检测,而POCT的“便携性”使其成为家庭与基层医疗的首选。其次,传染病防控的需求加速了POCT的普及,新冠疫情期间,快速抗原检测试剂的广泛应用,让POCT从“专业领域”走进公众视野,成为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此外,基层医疗资源的下沉(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设备配置),需要低成本、易操作的检测设备,POCT恰好契合这一需求,成为基层医疗能力提升的重要抓手。
(二)技术迭代:从“能检测”到“精准检测”的跨越
技术进步是POCT行业发展的核心支撑。早期的POCT产品以胶体金法为主,虽快速但精度有限;如今,微流控芯片、生物传感器、人工智能(AI)等技术的融合,推动POCT向“高精准、多指标、智能化”方向发展。例如,微流控技术将样本处理、反应、检测集成在芯片上,实现了“一滴血、多指标”的检测;生物传感器技术提升了检测的灵敏度,使POCT能检测到更低浓度的标志物(如肿瘤标志物);AI技术的融入,让POCT设备具备了“智能判读”功能,能自动分析检测结果并给出初步诊断建议,降低了对专业人员的依赖。
(三)竞争格局:国内企业的“崛起”与国际品牌的“调整”
当前,中国POCT市场呈现“国际品牌占高端、国内企业占中低端”的竞争格局,但国内企业正加速向高端市场渗透。国际品牌(如罗氏、雅培)凭借技术与品牌优势,占据了化学发光、分子诊断等高端POCT领域的主要市场份额;国内企业(如万孚生物、基蛋生物)则通过“成本优势+渠道拓展”,在基层医疗、家庭自检等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近年来,国内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在技术上实现了突破(如万孚生物的分子诊断POCT产品、基蛋生物的心血管标志物检测试剂),逐步缩小与国际品牌的差距。同时,国内企业通过“设备+耗材+服务”的闭环模式,提升客户粘性,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
(四)存在的问题:高速增长中的“隐忧”
尽管POCT行业发展迅速,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首先,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部分中小企业的POCT产品精度不足,难以满足临床需求;其次,政策与标准不完善——POCT产品的注册审批流程仍需优化,质量控制标准有待统一;再者,基层推广的挑战——基层医护人员对POCT设备的操作能力不足,需要加强培训;最后,盈利模式单一——多数企业依赖“设备销售+耗材收费”的模式,服务增值能力不足。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5-2030年中国POCT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预测报告》分析:
POCT行业的现状,是需求驱动、技术迭代与竞争格局演变的综合结果,既展现了行业的巨大潜力,也暴露了发展中的不足。这些现状,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需求的持续增长为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技术的迭代为产品升级提供了支撑,竞争格局的演变推动企业向高端化、差异化方向发展。同时,存在的问题也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如何提升产品质量、完善政策标准、加强基层推广、优化盈利模式,成为行业未来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接下来,我们将从技术趋势、市场细分、政策支持等方面,探讨POCT行业的未来前景。
(一)技术趋势:从“精准”到“智能”的跨越
未来,POCT技术将进一步向“高精准、多指标、智能化”方向发展。一方面,微流控、生物传感器等技术将继续升级,提升检测的灵敏度与准确性,使POCT能检测更多的标志物(如基因、蛋白质等);另一方面,AI与大数据技术将深度融合,实现“检测+诊断+干预”的闭环——POCT设备不仅能快速出结果,还能结合患者的历史数据,给出个性化的诊断建议,甚至连接远程医疗平台,让医生实时指导患者治疗。此外,无创检测技术(如唾液、汗液检测)的发展,将进一步提升POCT的便捷性,拓展其应用场景(如母婴健康、宠物医疗)。
(二)市场细分:从“泛医疗”到“精准场景”的延伸
未来,POCT市场将进一步细分,从“泛医疗”向“精准场景”延伸。首先,家庭自检市场将成为重要增长点——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家中进行慢性病监测(如血糖、血压)、传染病筛查(如流感),家庭POCT产品(如智能血糖仪、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其次,新兴领域的拓展——宠物医疗、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对快速检测的需求也在增加,POCT产品将逐步进入这些领域(如宠物传染病检测、食品致病菌筛查)。此外,基层医疗市场的深度渗透——随着“分级诊疗”政策的推进,基层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POCT设备配置率将进一步提升,成为行业增长的重要支撑。
(三)政策支持:从“引导”到“赋能”的转变
未来,政策将继续支持POCT行业的发展,从“引导”向“赋能”转变。一方面,医保支付政策将进一步完善——更多的POCT产品将纳入医保目录,降低患者的检测成本,提升产品的可及性;另一方面,带量采购政策将推动POCT产品的成本下降,促进行业的规模化发展。此外,政策将加强对POCT产品的质量监管,完善注册审批流程,推动行业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例如,“十四五”医疗器械规划明确将POCT列入重点发展领域,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
(四)竞争格局:国内企业的“主导”与国际品牌的“调整”
未来,中国POCT市场的竞争格局将发生变化,国内企业将逐步占据主导地位。一方面,国内企业在技术上的突破(如化学发光、分子诊断等高端领域),将缩小与国际品牌的差距;另一方面,国内企业在渠道上的优势(如基层医疗、家庭自检),将进一步巩固其市场地位。国际品牌则需要调整策略,要么通过本地化生产降低成本,要么聚焦高端市场,与国内企业形成差异化竞争。此外,行业集中度将逐步提升,大型企业通过并购整合中小企业,扩大市场份额,推动行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中国POCT行业正处于高速增长的黄金期,其发展不仅契合了现代医疗对“效率”的需求,也为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提升基层医疗能力提供了关键工具。从现状来看,需求驱动、技术迭代与竞争格局的演变,推动行业向“高精准、多场景、智能化”方向发展;从未来来看,技术升级、市场细分与政策支持,将进一步释放行业的潜力,使POCT成为医疗诊断的“核心手段”。
尽管行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产品质量、政策标准、基层推广等),但这些问题并非不可解决——随着企业研发投入的加大、政策的完善、市场的成熟,这些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未来,POCT行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成为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实现贡献力量。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POCT行业的未来充满机遇与挑战。对于企业来说,需要抓住技术升级与市场细分的机遇,提升产品质量与服务能力,巩固市场地位;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需要完善政策标准,支持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对于消费者来说,POCT将为其提供更便捷、更精准的健康管理服务,提升生活质量。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POCT行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想要了解更多POCT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5-2030年中国POCT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