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旬,在北京召開的一場有關無人機行業(yè)管理的座談會上,大疆創(chuàng)新副總裁邵建伙強硬地表示,如果黑飛導致的監(jiān)管對大疆的發(fā)展造成超乎預期的影響,大疆將棄守中國市場,將公司搬往國外,將整個業(yè)務轉移至海外。
言畢,在座無人機大佬們愣了。
這場會議,據無人機資深從業(yè)者羅浩向尺度新媒體透露,大疆、疆域智能、零度、極飛等無人機企業(yè),以及AOPA、ASFC等無人機培訓機構齊齊到場。對于頻發(fā)的“黑飛”事件,以及將自6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實名制登記管理規(guī)定》,各公司參會代表無不為行業(yè)前景憂心忡忡。
然而,該來的還是來了。
5月16日,中國民航局航空器適航審定司發(fā)布《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實名制登記管理規(guī)定》(以下簡稱《規(guī)定》),明確無人機須在8月31日之前在指定網站完成實名登記。據民航局日前通報,已初步完成民用無人機登記注冊系統(tǒng)的開發(fā),于5月18日上線運行,6月1日起,最大起飛重量為250克(含250克)的民用無人機須實名登記注冊。
大疆利潤連年下跌,80%業(yè)務轉至海外
面對頻發(fā)的“黑飛”事件,作為無人機行業(yè)領頭羊,大疆放言放棄中國市場,并非逞一時口快,其業(yè)務已經陸續(xù)轉到海外。
去年12月,大疆創(chuàng)新副總裁徐華濱接受采訪時透露,總部位于深圳的大疆,在美國有5個辦公室,歐洲有3個,日本和韓國各1個。大疆80%的銷量來自于海外,包括Apple Store蘋果零售店在內的一些大型零售商都在銷售大疆無人機。
即便沒有頻發(fā)的“黑飛”事件,無人機中國市場的殘酷競爭,也令大疆利潤率連年下滑,據上述無人機資深從業(yè)者羅浩向尺度新媒體透露,他從權威渠道拿到大疆的銷售數據,其2016年純利潤2.6億,利潤率不足3%,2015年純利潤更低0.4億,利潤率不足1%,處于虧損的邊緣。而在2012、2013年,大疆利潤率均是50%。
而如此慘淡的結局其實與大疆“殺敵一萬自損十萬”的打壓式競爭手段有直接的關聯。以大疆利潤率最低的2015年為例,為了保證能夠獨霸市場,大疆通過壓價產品來阻止競爭對手的跟進。在2015年,大疆將其最有優(yōu)勢精靈系列產品突然降價,價格幾乎腰斬至2999,這個價格是任何一家無人機公司都沒有辦法做到的成本,導致億航、零度等一批和大疆類似產品的公司的銷售遭遇雪崩式下滑。
無人機企業(yè)欠薪裁員,零售賣場門可羅雀
公開報道顯示,近年不少無人機企業(yè)欠薪裁員消息不斷,當初志滿躊躇的企業(yè)均遭遇經營壓力,無人機行業(yè)走向了極度深寒。
2016年12月,北京零度智控裁員134人,達到了員工總數的26%左右,并且持續(xù),遭遇供應商追款。
2016年年底,廣州億航裁員超過70人,達到了員工總數的35%左右,基本只是銷售庫存,不再更新無人機,轉向有人機184。
2017年12月,西安斯凱智能宣布遣散,其公司員工向媒體報料稱,公司從2016年9月開始拖欠員工長達3個月的薪資,目前被拖欠薪資的員工有30多人,涉及金額200多萬元。
2017年3月18日,雷柏科技公開宣布,由于市場環(huán)境已與公司前期制定發(fā)行方案時發(fā)生較大變化,綜合考慮目前國內資本市場變化情況、融資環(huán)境、公司實際情況等多重因素,決定終止本次非公開發(fā)行股票事項,并將終止無人機相關項目建設的定增計劃。
2017年3月,無人機制造商昊翔國際(Yuneec)證實,其將對美洲部門進行裁員,具體數量則并未透露。
最直接的證明就是市場的極度蕭條與冷清了。5月17日,央視對國內的無人機市場進行了調查報道。央視記者走訪了深圳多家無人機賣場,現場客戶寥寥無幾,有的直接關門歇業(yè)了。某無人機體驗店的負責人甚至直接跟記者坦言,他們每個月賣出去的無人機最多只有寥寥幾臺而已。
期間,央視記者也從一位商家口中了解到,消費者現在購買一個100元玩具無人機都會問,我需要考證嗎?我到哪里能飛?我要去派出所登記嗎?沒有一個消費者知道怎樣做合法,沒有清晰的指引,但是卻很明白自己購買無人機所帶來的麻煩,這樣一來,自然買的人越來越少。
同時,央視記者專程走訪了一家無人機制造企業(yè),偌大的廠房如今已經人去樓空,只象征性的擺了一架無人機,經過記者電話訪問,企業(yè)負責人表示雖然并非直接停產,但是事實上也沒有訂單去生產了。
資本催熟無人機行業(yè),缺乏核心技術多是虛火
無人機并不是一個新鮮的概念,其實在20年前美國電影中出現的四軸造型的航模,就是四軸無人機的前身,只是那時它還不叫無人機。當時這類航模主要由愛好者DIY,大眾幾乎很少關注。從本質上來說,無人機就是是航模龐大類別中的一個分支,就是航模的2.0。
20年前,直升機航模很大,因為非常重要的部件“陀螺儀”是機械式的,精密度不夠,不可靠,而且還很笨重,基本無緣消費級產品。到15年前,因為NEC、春田等半導體電子傳感器的進化,讓陀螺儀縮小為只有米粒般大小,和一個電阻相仿,但是功能卻有幾何級的提升!
到此,航模得益于譬如陀螺儀,飛控,電池,動力系統(tǒng),云臺相機,各種感應器小型化等關鍵配件的進化,獲得了空前的發(fā)展,加上空中拍片市場的興起,讓大疆這些公司在合適的時間做了關鍵系統(tǒng)的整合,臨門一腳,將無人機踹進了火爆的市場,嗅到味道的資本洶涌而入,大家發(fā)現有利可圖了。
而得益于CC3D、PIX、NAZA、AQ等國外的開源技術,實現了讓稍微懂點兒行的愛好者都能通過淘寶買齊所有配件自行組裝好一架無人機。有句話很形象的說出了無人機技術的現狀:外國一開源,中國就自主。而對于大部分企業(yè)來說,其實就是“一群懂點兒行的愛好者”,他們說到底都稱不上規(guī)范,甚至部分公司都是所謂的大忽悠。
這類公司最顯著的特點是對外講算法,顯逼格,對每個人宣傳自己是“蘋果”。但事實上,絕大部分廠商都屬于“安卓”,因為他們沒有核心技術,僅僅是利用已開源的飛控系統(tǒng)稍作修改,而后宣稱這是自己的知識產權,騙自己,騙用戶。對于這樣的企業(yè),羅浩稱其為“烏合之眾”。
當然,開源也不代表沒有技術,但是飛控只是無人機復雜系統(tǒng)中的其中一個部分,還有遙控,圖傳,動力系統(tǒng),云臺,設計整合,市場等等因素,“無人機技術是智能硬件中最難啃的!系統(tǒng)太多太復雜,需要的積累太多”,羅浩稱,大疆從成立到現在累積了十一年,不能指望一個剛成立一年的公司就搞定所有的系統(tǒng),“那是扯淡!”甚至無人機都搞不好,現在做概念有人機的也大有人在,這些公司最后都會證明是行業(yè)笑話。
“烏合之眾”外,關系戶更是背后攪局的“禍首”
羅浩稱,無人機越大越沒用技術含量,很多做工業(yè)應用類型的企業(yè)其實都是山寨廠商,只要稍微有一點關系,隨意拼湊一個產品,就可以在類似于電力、農業(yè)、巡航、國土勘測這類政府市場騙到高價訂單,舉個例子,有些單子其實幾千塊就能搞定,而“關系戶”報價都在20萬-50萬左右,價提得高,但產品品質卻無法保證。
而只要宣傳鋪開了,無疑讓人覺得無人機市場前景大好,更多資本自然會被吸引進入這個市場,如此,便是助推了那些所謂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產著山寨品欺騙消費者,此情之下,黑飛自然有了生長的土壤。這種掙快錢的行為無疑刺激著市場的惡性發(fā)展。
“黑飛”成為壓垮行業(yè)的最后一根稻草?
行業(yè)混亂,市場浮躁本就已經讓所有企業(yè)活得艱難,然而,“黑飛”事件和隨之而來的高壓監(jiān)管,給了無人機行業(yè)的重重一擊。據悉,除實名制登記注冊之外,用戶在使用無人機時還會受到不少的飛行限制:除微型無人機之外,所有類別的無人機在省級政府提前公布的飛空區(qū)域外,飛行之前都需要向政府報備留底;同時,所有的無人機增加了禁止搭載違禁物品等飛行限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已經削弱了無人機隨時隨地都可以使用的優(yōu)勢。
那么除開對設備的限制,操作者也會面臨一定的約束,雖然微型和輕型民用無人機無需持證操作,但是操作者還是需要進行相關的培訓與學習,而對于大型、中型以及小型無人機來說,操作者就被要求更加專業(yè)的培訓,并獲得證件以后才能進行無人機的相關操作與使用。這些措施的實行,無疑增加了消費者的操作使用成本。
事實上,在成都,目前已經要求所有有飛行器的個人帶飛機到派出所登記,這無疑增加了消費者購買的成本,是所有企業(yè)都不愿意看到的。
業(yè)內人士稱,無人機并非必需品,它更多地被普通消費者視為玩具,在娛樂之前,還有如此繁瑣的流程,于無人機銷售非常不利。
行業(yè)雖已跌進斷崖式凜冬,洗牌后僅少數可以幸存
嚴冬凍徹骨肉,但并不意味著它徹底抹除了春來的機會。無人機并非洪水猛獸,它仍然擁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價值。資本或許沖動,但并不是傻逼,從“投資盛宴”淪為“投資剩宴”,絕大部分企業(yè)已經沒有揮霍的資本了。在市場一輪又一輪的淘汰中,比拼的一定是研發(fā)實力、創(chuàng)造能力以及產業(yè)鏈管理,而投機取巧或許在今天的市場中連茍延殘喘的資格都不夠。
對于這樣浮躁且盲目的情勢,目前僅有極少數企業(yè)較勁牙關,冷靜地進行探索與改變,至少他們能夠在大部分企業(yè)或“自斷手腳”,或相繼死亡的大潮下,依然在踱步前行,活得尚好。據了解,像大疆、疆域、極飛、昊翔這樣仍然健在的企業(yè),其創(chuàng)始人均是擁有十幾年技術積累的資深從業(yè)人士,也就是說,早在航模時代,他們就已經投身于這個產業(yè)之中了。這樣的公司,活的多好不一定,但是一定能夠活下來。
活下來,就有機會。
(應采訪者要求,羅浩為化名)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yè)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yè)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yè)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yè)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相關閱讀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fā)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yè)研究院
智能照明作為一個新興產業(yè),目前處于一個導入期與成長期
質量檢測是指檢查和驗證產品或服務質量是否符合有關規(guī)定
月子中心作為一個新興產業(yè),發(fā)展時間較短,市場容量還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