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3年版微型打印機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為中研普華公司獨家首創(chuàng)針對行業(yè)投資可行性研究咨詢服務的專項研究報告。報告分為:行業(yè)通用版、專業(yè)定制版。行業(yè)通用版是中研普華根據行業(yè)一般1...
自小米宣布IPO以來,這家超級獨角獸就在不停地創(chuàng)造紀錄。
自小米宣布IPO以來,這家超級獨角獸就在不停地創(chuàng)造紀錄。先是將成首家同股不同權的港股上市公司;招股書又披露在全球營收超千億且盈利的互聯網公司中,小米增速排名第一;認購結束后,小米錄得近10倍超購,打破2011年以來大盤股認購倍數紀錄,成為全球最大散戶規(guī)模的IPO,是香港有史以來規(guī)模最大的民營公司IPO,全球第三的科技公司IPO。
臨近上市敲鐘,這家公司還能創(chuàng)造什么紀錄?
業(yè)內人士表示,小米上市后或將在10個交易日后被納入恒生綜合指數,創(chuàng)下港股史上最快紀錄。這意味著,小米將和騰訊一樣,成為香港股市最優(yōu)質的資產之一;還意味著小米將成為滬港通投資標的,普通投資者投資小米將更加便捷。
5月7日,恒生指數公司特地宣布從第三季度起將同股不同權架構公司納入恒生綜合指數選股范疇,業(yè)界普遍看好7月9日上市的小米將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只要新上市股票在首個交易日市值位列現有恒生綜合指數成份股的前10%,該股票會在上市之后第10個交易日,被納入恒生綜合指數及其分類指數。
小米上市時預計市值將超550億美元,是僅次于阿里巴巴和Facebook的全球第三大科技公司IPO,還是香港有史以來規(guī)模最大的民營公司IPO,達到上述標準可說輕而易舉。這意味著小米將創(chuàng)下被恒生指數公司納為成份股的香港股市紀錄。此前,騰訊2004年6月登陸香港聯交所,同年9月被納入恒生綜合指數。
被納入恒生綜合指數說明了資本市場和恒生指數公司對小米的認可。此前就有消息證實,李嘉誠斥資3000萬美元認購小米股票,馬云、馬化騰也將以個人名義認購。在國際市場上,以做空聞名的金融大鱷索羅斯,旗下基金也參與了小米港股認購。在大環(huán)境低迷的當前,香港的普通投資者也表達對小米的看好,小米在港公開發(fā)售部分錄得近10倍超購,打破2011年以來大盤股認購倍數紀錄,成為全球最大散戶規(guī)模的IPO。
小米加入恒生綜合指數,也將利好境內的普通投資者。恒生綜合指數為滬港通合資格港股指標,今后普通投資者有望方便地在境內參與投資小米。
互利共贏,是雷軍非常重要的商業(yè)理念。雷軍相信,讓利給投資者,小米會走得更快;讓利給消費者,小米會走得更遠。在專家學者眼中,正是雷軍的這一理念,造就了小米的開放生態(tài),甚至超越了亞馬遜,是獨一無二的新物種。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王瑾說:“亞馬遜建立的是圍墻里的花園,(a walled garden),盡管花園里很美好,但外面的其他玩家進不來,里面的人也不想出去。小米建立的卻是多個伙伴共同形成的開放的生態(tài)圈,搭建了一個樞紐型(hub)的生態(tài)系統(tǒng)?!?/p>
長沙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鐘偉表示,傳統(tǒng)估值方法對小米是失效的,因為傳統(tǒng)估值追求的是確定性。小米最像的是亞馬遜,兩者都不存在一個確定的邊界,一直處于非常具有顛覆性的、創(chuàng)造性的數字空間中。因此,現在要對小米的未來下結論還為時過早。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yè)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yè)園區(qū)規(guī)劃 十三五規(guī)劃
中研網 發(fā)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yè)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yè)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yè)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yè)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yè)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7月1日起,全國鐵路迎來又一次調圖,并開啟暑運模式。由我國自行研制的全球最長高鐵列車——16輛長編組“復興號”也正...
視頻快手是開放移動互聯時代的首款移動導視引擎,為智能終端用戶提供隨時、隨地、隨身的視頻導視服務,收錄、精選全網...
7月3日晚間消息,互聯網教育平臺滬江教育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向香港交易所遞交了招股說明書,正式開啟上市歷程。...
中國鐵塔開始對香港IPO進行詢量7月4日,據外媒報道,中國鐵塔開始對香港IPO進行詢量。上周,香港媒體《南華早報》報道...
海南三亞整治房地產市場,4個售樓處被關停。7月3日,記者從海南省住建廳獲悉,各市縣住建部門正在部署落實海南省進一7...
美國:以“國家安全”之名 拒絕中國移動進入美市場以“國家安全”之名,拒絕中國移動進入美市場。美國國家電信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