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國外媒體報道稱,隨著越來越多交易員賣空,Snap可能會成為全年遭做空力度最大的科技公司。與此同時,知名做空機構渾水也將下一個做空目標對準了Snap。
眾所周知,但凡有社交屬性的產品或者服務基本上都回避不了Facebook的存在。盡管Snap在其IPO文件中稱自己是“相機”公司(在其IPO招股書中出現了79次),以期回避上市之后業(yè)內將其與Facebook作比較,但不幸的是,業(yè)內還是更多將其與Facebook聯系了起來。更不幸的是,這種聯系竟然與Snap產品的創(chuàng)新與特性本身密切相關。即Facebook模仿也好,抄襲也罷,Snap目前的諸多核心功能,目前在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Messenger上均已經具備。
例如今年年初,Instagram添加了一項名為Stories的新功能,它允許用戶添加多張照片和視頻,創(chuàng)建特定主題的精選集,這項功能實際上是抄襲Snap的同名功能。而據Instagram透露,每天有超過2億用戶使用它的Stories功能,這個數字甚至超過了Snap的全部用戶數量1.61億。
由此看,雖然Snap通過照片視頻進行社交分享的模式、“閱后即焚”的技術、以及其使用的濾鏡十分具有創(chuàng)意,但這些技術并非不可突破和復制。也就是說,支撐Snap核心產品和創(chuàng)新的門檻并不高,尤其是被Facebook盯上,因其擁有龐大的用戶基數,一旦將功能模仿廣而推之,勢必對Snap的用戶規(guī)模的增長產生影響。其實,這種效應已經開始顯現。據移動應用人氣跟蹤公司SensorTower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在過去兩個月中,Snap應用程序的下載量下跌了22%。相比之下,Facebook旗下的照片分享應用Instagram的下載量同比出現了增長。
據Snap在IPO文件中稱,其DAU增長率已經從2014年12月的92%,降至2016年12月的46%。而到了今年的第一季度,其增速更是降低到了36.1%。業(yè)內預計,如果Snap無法在相當長時間內維持40%左右的增長率,其巨大的市值很可能面臨崩塌。這里,也許有人會稱,盡管用戶數增長減緩,但畢竟還是在增長,而且不排除未來Snap通過功能的創(chuàng)新吸引用戶的加入。
若拋開功能創(chuàng)新極易被模仿的問題,僅從目前看,Snap用戶數的增長已經導致了其成本的上升,即在Snap上存有用戶數增長與成本增加的矛盾。成本主要是支付給谷歌Google Cloud和亞馬遜AWS的云服務費用,而預計未來五年它需要向谷歌支付至少20億美元的費用。另外,Snap雖然擁有1.58億用戶,但在每位用戶身上賺取的利潤均是負數,而這還沒有計入支付給員工的工資、租賃辦公室的費用或任何其它費用。
對此,有分析認為,雖然Snap并不是惟一一款依賴于谷歌Google Cloud和亞馬遜AWS云服務的科技公司,但歷史已經表明,這種戰(zhàn)略在短期內能夠節(jié)省資本支出成本,但它在長期內卻無法奏效,且無法增加公司的賬面價值,也讓公司無法通過折損獲得稅收優(yōu)惠。與之相比,Facebook擁有自己的數據中心,因此此項費用近乎恒定,而Snap的成本卻比較彈性,可能會隨著用戶數和營收的增長而大幅飆升。
這里同樣有人會稱,既然成本高企,那Snap能否通過提升ARPU(平均每用戶營收)的方法來彌補成本的支出呢?Facebook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盡管2016年第四季度該公司每用戶成本同比增長了7.4%,但其每用戶營收同比增長了27.5%,這一差距促使該公司全年利潤達到102億美元。
目前Snap的主要營收來源依然是廣告,但不同于Facebook基于人群屬性的廣告分發(fā)模式(精確地區(qū)分用戶,然后將這些信息提供給廣告主),Snap的創(chuàng)始人斯皮格爾本人非常反感對用戶做數據挖掘、貼標簽、對點擊計算和信息流進行優(yōu)化處理的商業(yè)模式,這使得其大部分廣告業(yè)務難以量化最終規(guī)模。
更為矛盾的是,廣告主對于效果的需求與Snap用戶的隱私保護相矛盾,即用戶之所以選擇Snap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們可以放心地把私密的照片/視頻發(fā)布出來,因為這些信息被看過后將消失并不留痕跡,一旦同樣需要焚燒掉的廣告可以保留信息勢必將影響到用戶對Snap的信任。至少目前來看,Snap可能無法很好地支持廣告這種盈利模式。
既生瑜何生,盡管Snap沒有將Facebook作為直接的對手,甚至在IPO招股書中可以回避,但無奈的是,Facebook還是主動將其列為了對手(與此前并購Snap不成有很大關系),甚至是威脅,并且通過對其核心產品創(chuàng)新的模仿大幅降低了其存在的價值和提升了獲取新用戶的難度。同時,又讓Snap暴露出了與自身相比在用戶數與成本之間、盈利模式與產品屬性之間短期內難以調和的矛盾,而這些均是其容易被做空的因素。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yè)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yè)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yè)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yè)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fā)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yè)研究院
中研普華通過對山楂茶行業(yè)長期跟蹤監(jiān)測,分析山楂茶行業(yè)
中國美容旅游行業(yè)發(fā)展?jié)摿Ψ治黾巴顿Y戰(zhàn)略規(guī)劃分析
美容旅游行業(yè)研究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和產業(yè)發(fā)展的戰(zhàn)略入
我國污水處理行業(yè)經過幾十年的發(fā)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